>虎创案例

好智粒颗粒核桃乳

下沉市场的核桃乳还有没有生意机会?虎创为好智粒颗粒核桃乳重新设计购买理由。









润美滋(北京)饮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,专注于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,同年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好智粒颗粒核桃乳。
2021年,虎创为好智粒颗粒核桃乳重新设计购买理由。
以上,虎创对好智粒公司的战略和产品进行通盘理解。
 
 
 
 
好智粒公司界定要解决的问题


重新设计购买理由,解决动销问题。
 
 
▲好智粒原产品

 
 
理解好智粒公司的战略和产品


1、对标六个核桃
虽然好智粒公司对内、对外没有提及、宣传“对标六个核桃”的战略,但在打法上,事实上对标了六个核桃。
产品设计,好智粒在核桃乳基础上做了升级,加了脱皮核桃粒。
产品定义,不是即饮的饮料,而是送礼的礼品。
市场布局,和养元六个核桃是重叠的,下沉市场。
渠道结构,和养元六个核桃一样,轻线上,重线下。好智粒甚至还没有开发线上渠道。
对标行业标杆,要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——
第一、对标养元六个核桃,就要思考,这条路径还有没有机会。
第二、对标养元六个核桃,就要思考,他抓住了什么,要怎么借鉴。


2、植物奶的风口
植物奶是植物蛋白,不是奶。
▲图片来源:互联网
2016年,北欧燕麦植物基品牌Oatly风靡欧美,“植物奶”这股风吹到中国。2017年,出现了超过300个植物奶品牌,可口可乐、伊利、农夫山泉、达利等超级品牌,和一众创业企业涌入植物奶赛道。
由于环保主义和素质主义者激增,美国有一半消费者已经开始喝植物奶,而不是牛奶。在国内,这么多资金和人布局植物奶赛道,主要有两个逻辑:
一是,一直以来,国内的生意机会和创业方向在对标美日欧,把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、产品搬到中国,再本土化改良,科技、医疗、互联网、消费品有大量这样的现象,资本对于这个逻辑吃得很准。
二是,对标美国的消费趋势,消费者逐渐放弃牛奶,转向植物奶。如果这个逻辑在中国适用,即便只有一小部分替代牛奶的消费者,这个风口也极具想象空间。
好智粒选择核桃乳切入植物奶赛道。


3、颗粒饮料的风口
2017年糖酒会,饮料品类两个方向:一是加“气”,元气森林带起来的,饮料货架上的饮料纷纷加气,加气的苏打水、果汁、冰红茶;二是加“粒”,主要是果汁加果粒。
好智粒的产品设计走了第二条路线,核桃乳加“粒”。同时,国内的品牌咖啡厅售卖的燕麦奶,也开始加“坚果粒”。


4、颗粒核桃乳
和咖啡厅售卖的坚果粒燕麦奶的坚果颗粒沉底不同,好智粒颗粒核桃乳使用了专利技术,核桃颗粒漂浮在核桃乳上面,饮用、食用方便。




 
重新界定问题
 

好智粒存在动销问题,从下面两个方向重新界定。

1、站在消费者立场看,作为下沉市场礼品存在的颗粒核桃乳,消费者不买单,问题出在哪里。以及对标六个核桃,如何建立消费者对“送礼就送好智粒”的购买逻辑;

2、站在老板立场看,抛开植物奶的风头不谈,回到真实的生意:下沉市场礼品存在的颗粒核桃乳,是不是一门好生意。如果这不是一门好生意,做什么动作都是白搭。虎创不教客户怎么做生意,但一定会充分表达观点和判断。


 
洞察下沉市场植物蛋白饮料的本质和机会

先谈本质。


下沉市场植物蛋白饮料的本质是礼品中的营养品,或者营养品中的礼品。


礼品的本质是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共识,成立的两个条件,一是有价,二是有心。送礼者希望收礼者能够认识到他送的是有价、有心的礼品。送礼者送了100元的礼品,收礼者认为礼品值50元,礼品实质上打折了;收礼者认为送礼者选择礼品不具备针对性,送礼只是“应付一下、走个过场”,礼品实质上也打折了。
有价怎么达成共识?
两条路径。一是打广告,告诉送礼者和收礼者,产品的价值是多少,比如脑白金;二是给送礼者和收礼者参照系,对标一个他们广泛知道的高端品牌,一入眼、一上手、一入口就能简单、直接判断,和高端品牌差不多。没有这两条之一,收礼者很难判断送礼者送的礼品值多少钱。
举个下沉市场,设置参照系建立价值认知的例子。
▲图片来源:走访衡水市场拍摄
 
有心怎么达成共识?
在下沉市场,核桃乳是老年人的营养饮料。如果你了解下沉市场,你会发现,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和饮料品类都是面向儿童和中青年,除了牛奶和植物蛋白饮料,老年人是没有饮料的。送老年人有心的礼品,就是把营养做足、营养感做足。
谈完本质,再谈生意机会。


1、植物奶风口的问题。


很多风口都是看起来热闹。2017年一股脑出现一批植物奶品牌,有知名品牌推出植物奶产品,也有拿着投资进入的创业者,从结果看,不理想,这个赛道没有找到打开方式。Oatly在美国面向环保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,在中国,这两类人超级小众。Oatly在购买理由上,卖减肥;在渠道上,做供应链,走咖啡厅。
植物奶并不是新事物,杏仁露、花生露、豆奶、核桃乳,都属于植物奶,中国消费者对这类产品非常熟悉,一个行业并不能因为品类名改了,生意逻辑就变了。叫“豆奶”,就是传统饮品,叫“植物奶”,就变成了超级赛道,不符合常理。
大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决策逻辑不一样。快消品,一个大单品就是一个企业估值,我们看到的哪些快消品庞然大物,都是一个又一个大单品叠起来的。对于新产品,他们“宁可犯错,也不错过”,有人、有钱、有渠道,试一下,如果不行,把部门拿掉,试错成本低。创业企业就是全赢全输,容易伤元气。也就是说,大企业能干的,不一定适合创业企业干。
直白点理解:你有两只眼睛,刘德华也有两只眼睛,不能根据这个逻辑来判断你能否做明星。


2、对标六个核桃的问题。


判断生意机会,我们不能把个体现象当作必然规律。在对标六个核桃的问题上,我们不能把六个核桃的成功作为“核桃乳是一门好生意”的判断依据。一个企业成功因素的构成很多,我们只谈外部性。
在下沉市场,核桃乳的竞争对手是牛奶。2008年之前,养元六个核桃只是区域性的风味饮料,下沉市场主流的营养礼品是牛年。“三聚氰胺”事件,下沉市场的营养礼品出现了真空,六个核桃抓住机会,一把拿下下沉市场营养礼品这个品类。这不是必然规律,核桃乳品类的外部性条件已经发生改变。“三聚氰胺”已经让下沉市场消费者忘得干干净净,“牛奶是最有营养的”已经让超级乳企把下沉市场消费者的脑子洗的明明白白。核桃乳的传播费用怎么比得上牛奶,我们走访下沉市场终端,高端牛奶已经下沉得七七八八了。
核桃乳的市场,在萎缩。
也要客观看待六个核桃的营销动作,“经常用脑经常喝六个核桃”,有可取之处,因为补脑就是营养的最高级,但从事实看,核桃乳的核心消费形态就是送礼,有明显的淡旺季,端午、中秋、春节是旺季,老人是核心饮用人群。六个核桃在大城市打电梯广告,可你去电商平台看看销量,就会得出下沉市场才是核桃乳的主力市场。


3、好智粒的生意机会。


好智粒的生意机会:选择六个核桃的消费者,有一部分转向好智粒。就是做这部分消费者——认可核桃乳是营养品,认可核桃乳是送老人营养品的第一选择。
就抓这部分人。
消费者站在终端,站在一众饮料礼品堆头前,尤其是站在六个核桃和好智粒堆头前,有和六个核桃比较的机会,有选择好智粒的购买理由。
要想方设法,让消费者比一下好智粒和六个核桃,“你和六个核桃比,我为什么选你好智粒,而不选六个核桃,他还是大品牌”,这是符合常识的购买逻辑。
没有比较这个动作,没机会。
在比较中胜出,有机会。

 
定位

1、好智粒的定位:颗粒核桃饮。


原来的定位“中国高端核桃饮品”,靠这句话卖货,是需要条件的,就是如何让送礼者(消费者)和收礼者对“好智粒是中国高端核桃饮品”达成共识。这句话要靠大量的广告支持,消费者是讲理的,你说你是中国高端,凭什么,没听过、没见过,六个核桃是实打实的大品牌。
对比,竹叶青,中国高端绿茶,每年砸几个亿的广告来建立送礼者和收礼者的价值共识。
 
   ▲图片来源:互联网
竹叶青这么干,行;好智粒这么干,不行。定位要实事求是,忌讳自嗨,不从实际出发,盲目照搬照抄,没用。
定位要解决动销问题,还是回到好智粒的生意机会:消费者站在货架前,好智粒和六个核桃比。比什么?
礼品的本质是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共识,成立的两个条件,一是有价,二是有心。
核桃颗粒,首先是有价值感的,看得到,嚼得到,符合老百姓的判断常识。
核桃颗粒,也是有心的。核桃乳是下沉市场老年人的营养饮料,六个核桃的营养给的足,料足——六个核桃,功能足——用脑,六个核桃做得非常棒。核桃颗粒,营养也是给得足,符合老百姓的判断常识。
颗粒核桃乳,给了好智粒与六个核桃对比胜出的可能性,配合终端陈列、促销活动,就有机会打开局面。


2、创意“满满一层核桃粒”的广告语


让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好智粒和六个核桃的不同,一看就明白好智粒的营养价值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“颗粒核桃乳”可视化。
虎创创意了“满满一层核桃粒”广告语。
增加与六个核桃对比的胜出机会。
 
符号
 

同理,符号的创意逻辑,让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好智粒和六个核桃的不同,一看就明白好智粒的营养价值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“颗粒核桃乳”可视化,我们创意下面的符号:
消费者站在终端堆头前,持续增加增加与六个核桃对比的胜出机会。


 
包装设计

开发新产品,不能一味追求差异性,要兼顾相似性。因为消费者已经对某一个品类,形成了认知。


创业也好,经营企业也好,推出一个新产品也好,要稳妥,剑走偏锋容易吃瘪,刻意追求差异化,适得其反。成功的品牌是有成功的逻辑的,他自己可能都没搞清楚,你可能也没搞清楚,没关系,模仿着来,降低试错成本。大家都这么干,你可以想想车、手机、矿泉水、方便面,等等。
 
▲好智粒新包装
 
▲原包装——新包装——竞品包装
 
▲外箱、手提袋
 
    ▲堆头
 
▲广告
以上,我们为好智粒重新设计了购买理由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2 虎创未来 www.huproduct.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33049号